环球即时看!今年GDP增速 或下降近一半
纵向看,第一轮引进后就是第二轮引进。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今的发达国家,远远不是经典意义内涵上的资本主义,尽管人们在称谓上有时还在沿袭。重要的斗争领域也许根本就不在个体之间,而在国家或种族之间,通过斗争来维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以及奴隶制度。
这其中,我赞同盛洪《个人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文中的许多观点,他在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个人主义,还是十分有趣的。──在我们当前经济生活中,有关放肆的弱肉强食引发的事件可谓时有发生。我十分忧虑地看到,这一思潮在中国正流行开来。特别是在市场化进程中,那种放任市场机制肆意发展的主张,更是为改革失误埋下了祸根。社会达尔文主义就这样冠冕堂皇地走进了主流思维,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了。
当然,如此抽象而又复杂的问题,远不是几句议论能说明问题的。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到时候我们就只有三种选择,一个是加强资本管制把套汇套利资金挡在国门之外,一个是让人民币升值去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最后一个是进一步加大对冲力度(如果还有余地的话)。
该理论是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已故的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名字命名的,二人分别发现了这一理论--编者注】的框架下讨论。"国内外学者运用价格度量和流量度量所作的规范研究都发现中国的资本管制还是有相当效率的,既然依然有效,我们就不要轻易放弃。但是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角度看,中国居民对持有境外资产的需求可能不大。本文试图把这些问题加以总结、概括,凑成十大问题,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是必要的,但这个问题不应与汇率政策相混淆,不应该用提高工资收入来代替名义汇率升值。而负利息率则是推动通货膨胀的动力源。
相对价格的调整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必然要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资本管制的解除必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一步。中国的投资效率在相当程度上是周期性的。至于提高工资的主张则属于要素市场价格、收入政策和工人权益保障之类的问题。
经济增长速度下去之后,所有的效率指标马上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在中国当前情况下,升值和通胀确实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有关部门应该做好预案,以便一旦需要,财政政策就能迅速发挥作用。在经济增长持续的同时,中国的财富再分配过程如火如荼,整个社会中充斥着的浮躁心态。
升值肯定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更何况中国投资的统计数字很难说十分可靠。
所以还需要对相对价格进行调整。同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对比,这个比率确实非常高。
升值和通胀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根据该理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其实际汇率应该不断上升。这一种经验不应该轻易忘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考虑中国所能容忍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是多少?过去央行的参考目标是3%,现在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容忍度是6%,有些人则认为更高。所以,不能简单的得出结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根本经不起跨境资本大进大出的冲击。最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对于外国人来讲存在风险过大的问题。
第四,近年来工资和薪酬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局面不能长期维持。
在2008年,中国应能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势头。这项政策对于当时治理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货膨胀的可容忍度不是纯粹理论问题,根据中国的经验,我认为6%是不可取的,4%已经是极限了。8. 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是否应该加快资本自由化的步伐,是否应该通过鼓励资本流出来减轻升值压力?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设法把过剩的流动性引导到国外去,由此减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既然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又何乐而不为呢?但这里不存在升值替代(或抑制)通胀的问题。所以,央行应该根据减少流动性过剩的需要提高利率,而不必过多关注中美之间的利差。其次,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是有效率的资本市场。现在许多人认为政府对资产价格不应该进行干预。
当然,在利率自由化充分实现之前,利率政策的使用始终会存在有效性的问题。其次,根据拉丁美洲的经验,"宽出"政策往往不能减轻压力,有时候反而吸引外资进来。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这个目标低于8%。第三,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般老百姓中已经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上涨的不安情绪正在弥散。
第八,全世界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趋势,原材料价格在上涨,石油价格在上涨,农产品价格在上涨,中国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上世纪80年代的"滞胀"就是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并存。
应该说,中国仍有一定加息的空间。什么类型的资本可以先流出、什么后流出?什么行业的流出应该鼓励、什么不应该?什么地区优先、什么地区禁止?是绿地、并购、参股?是债权、证券还是不动产?什么类型的企业应该成为海外投资的主体?所有这些都应该有一个通盘考虑,有一个长远安排。7. 在中美利差缩小,人民币升值幅度给定的条件下,中国是否还有提高利率的余地? 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2005年汇改前后,央行特别注意所谓的利率平价,我们希望汇率升值的年率为3%,于是我们努力使市场形成这样一种年率为3%的升值预期。在自由浮动和固定汇率下,汇率都无法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在经过长达6~7年的通货收缩之后,2003~2004年经济出现投资推动的快速增长是自然的。现在我们的QDII全部是大幅度亏本,散户难道就更高明。
我以为政府确确实实应该尽可能避免干预资本市场,不应该贸然刺破泡沫。当前我们又要控制通货膨胀,又不想升值,资本管制就成了重要武器,为什么弃置不用呢? 维持资本管制的更根本理由是:中国的经济体系仍然十分不完善,金融体制依然脆弱,各种不平衡持续恶化。
在供给不变的时候,需求减少也会产生过剩。在另一些情况下(其他变量处于另一给定值域的时候)则不存在替代性。
最新留言